|
继普吉岛杀妻案后,另一起在泰国东部发生、涉及中国公民的杀妻案再度引发关注。
今年1月10日,泰国春武里府班海滩上出现一个黑色行李箱,里面有一具女尸,其手脚被绑,身体呈蜷缩状态。警方调查发现,死者是33岁的中国广东籍女子小莉(化名),嫌疑人是其丈夫卢某,两人育有一孩。今年4月3日,泰国检方以杀人毁尸灭迹罪等向法院提起刑事立案。
9月12日,记者从受害者小莉亲属的代理律师处获悉,案发8个月后,该案将于9月16日、17日和19日正式庭审。
那么我国故意杀人毁尸灭迹怎么判刑?故意杀人罪的判断方法是什么呢?
故意杀人毁尸灭迹怎么判刑
故意杀人毁尸灭迹属于故意杀人的事后行为,不再单独定罪,只定故意杀人罪一罪,但在量刑上会做加重处罚。杀人后毁尸灭迹,属于情节特别恶劣;就是自首也是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故意杀人罪的判断方法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
|